在保障万家灯火通明的电力网络中,变电站测控装置如同电网的“神经中枢”。6月12日11时30分,在河北邯郸220千伏玉林变电站,国网邯郸供电公司成功完成110千伏玉马线测控装置的带电更换升级。国网邯郸供电公司自动化专责李源表示,“这是邯郸首次在变电站正常带电运作时的状态下更换测控装置,开创了同电压等级变电站技术改造先河。”
作为电网运行的“千里眼”“顺风耳”,测控装置24小时不间断收集和汇总电网运行信息,一经发现异常便立即上报处理,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关键一环。然而,跟着时间增长,部分装置内部元器件逐渐老化,出现遥测数据偏差、遥信误报等问题,就像“视力模糊”“听力下降”,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
以往,更换这类装置必须在设备停电状态下进行,耗时又耗力。但在现代社会,公司制作不能停、居民用电不能断,如何在保障供电的同时完成设备升级?这成为摆在电力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破解这一矛盾,去年10月,国网邯郸供电公司组建了一支专项攻关团队,决心探索电力设备“零感知”改造新模式。“这就好比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更换零部件,既要保证车辆正常行驶,又要完成精准操作,难度可想而知。”项目负责人李录明形象地比喻道。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小组成员翻阅大量资料,开展无数次理论推演与现场模拟。他们从人身安全、设备稳定、电网运行以及数据传输等多重维度反复论证,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作业首次使用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组合工具,为电网运行加上了“安全锁”。
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创新研发出“临时监测装置并接”技术。这项技术就像搭建了一条临时数据“高速公路”,不仅让新旧设备能够并行工作,还构建了遥信回路闭环验证机制和智能闭锁模块防误体系,确保装置更换过程中数据传输不间断、操作安全无隐患。
“整个更换过程中,用电客户绝对没察觉,真正的完成了一次设备‘零停电’、二次功能‘零中断’!”国网邯郸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负责人许国君介绍。这项技术突破不仅有效规避了电网运行风险,避免了新能源输送压降和电能负荷损失,还将作业工期缩短约30%。以往需要多人长时间完成的复杂倒闸操作,如今变得更高效安全,既减轻了电力工人的工作负担,又大幅度的降低了作业风险。
此次“零感知”更换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更为未来电网升级改造提供了全新思路。在追求供电可靠性与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之间,邯郸电力人用智慧和汗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为千家万户的光明与温暖保驾护航。(李方方、郭素梅)
人民网石家庄6月13日电 (朱延生)6月16日至20日,2025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廊洽会)将在河北省廊坊市举行。本届廊洽会紧扣“共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共谱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主题,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展示商贸物流领域的新成果与新趋势。…
人民网唐山6月8日电 (记者赵明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其海域现存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近年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构建了海草床全流程多要素修复技术体系,攻克海草床裸斑区底质修复工程难题,累计修复海草床面积938公顷,海草盖度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指数同比提升42.3%,形成了“海底草原—生物廊道—海岸屏障”立体ECO。…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