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年来,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并网装机的爆发式增长,我国部分地区配电网接纳能力趋于饱和,改造升级难以跟上分布式新能源发展节奏,配电网承载力及其提升问题日渐凸显。既有的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难以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要,亟须进一步补充完善。
在推进碳达峰目标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中,以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新能源发展迅猛。截至2024年9月底,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已占光伏并网总装机的44.3%。分布式光伏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已造成我国中东部省份配电网可接入容量趋于饱和,承载力不足预警地区不断增多,部分地区已停止分布式光伏备案。
要破解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容量增长过快与配电网改造升级进程滞后的发展不协调问题,亟须完善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承载力评估方法,考虑各种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模式的技术经济进步趋势,因地制宜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储能”、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综合能源系统在城市、工业园区及农村等地区的优化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的高效举措。
配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需加强完善。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促进分布式电源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2019年6月发布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DL/T2041—2019)》,为分布式电源和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提供了依据。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并网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我国中东部的部分省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分布式光伏接网受限等问题。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山东、黑龙江、河南、浙江、广东、福建作为试点省份,每个省选取5~10个试点县(市)开展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加强完善评估办法,为全面推广有关政策措施奠定基础。截至2023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规模达到1亿千瓦,累计并网规模达到2.5亿千瓦;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新增8522万千瓦,占光伏新增容量的53%,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将达到5亿千瓦。在此形势下,提升配电网承载力需要配电网改造和分布式新能源经济友好发展“两手抓”,与时俱进地完善配电网承载力评估指标与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完善配电网承载力综合评估方法有助于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双碳”目标,我国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还将继续全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快速推进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进程。在分布式新能源加速增长需求与部分地区配电网接入容量趋于饱和的形势下,构建配电网承载力评估指标及方法,需要仔细考虑技术性指标,也需要仔细考虑经济性指标和系统友好性指标,以评估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及其多种发展模式的承载力,从而指导各地区分布式新能源因地制宜选择开发模式、增大开发规模、促进优化利用。
积极探索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开发模式与应用场景的配电网承载力评估办法。近年来,光伏与储能成本迅速下降,并将在未来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为“光伏+储能”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可行性基础。与此同时,综合能源系统、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技术快速兴起与发展,为分布式新能源的因地制宜优化开发利用提供了多种选择。在工业园区或城镇地区,通过建设综合能源系统或智能微电网系统,实现分布式新能源的就地消纳,既促进了开发利用,降低了配电网改造需求,还为企业降低了用能成本,实现了多方共赢。对于分布式光伏开发潜力大而本地负荷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可通过将分布式光伏集中汇流接入合适电压等级的配电网,及配备一定容量的储能来提升并网友好性。“分布式光伏+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光伏+智能微电网”“分布式光伏+储能”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开展应用。实践表明,这些新型的开发模式与应用场景的优化结合,有助于提升分布式新能源的开发规模与利用水平,有助于实现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发展。(作者吴宝英,单位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作者张运洲,单位为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学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控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觉得,这不单单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的策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品牌价值580.47亿 海康威视荣列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单电子行业第一
金额5000万!广东电网公司2024年框架招标(配网线路及设备智能视频监控装置)招标
2024年广东电科院生产监控指挥系统和生产运行支持系统4个配网专业功能模块加装招标
新疆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
江西: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 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 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
新疆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
江西: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 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 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
院士专家学者探讨新型电力系统怎么建 人工智能、柔性构网、新型储能成热词
国家发改委发布《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发改委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技术清单: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等